|
本帖最后由 admin 于 2025-1-11 14:51 编辑
创办个人网站7年后,李想成为一个创业偶像——高中毕业没上大学,网站经过2000年的网络泡沫之后存活至今,年收入超过2000万元,中间的过程似乎不可思议
李想,1981年10月出生,河北省石家庄人,独生子。
12岁进中学后,李想开始接触电脑,不过那时所谓的电脑仅仅是中华学习机和早期的苹果电脑,李想得到的更多是报刊书籍中的电脑知识。直到初三毕业考高一,家里花8000元给他买了一个电脑,电脑芯片是奔腾133。电脑买回家,原以为可以痛快地玩游戏。但是李想发现自己并不喜欢游戏,反而对电脑里的软件、硬件和系统更着迷。他利用放学、放假期间都去电脑城帮经销商组装电脑、卖机器,高一以后,就再不管父母要钱了。
上高中时李想的理想是大学毕业后到媒体做一个编辑、记者,觉得很风光。到高三毕业时,他已经拥有了自己的一个媒体,完全能表达自己的想法。
有了自己的电脑之后,回头再读IT报纸、杂志,“我发现里面有很多内容是不真实的,作者没有多少信息,都是从厂家拿来资料、凭空去写文章,越看越生气”。李想于是写了一篇新年电脑硬件选购指南,投稿给了《电脑商情报》,结果发了一整版,报社给了500元稿费。从此李想开始大量写稿,投稿也非常顺利,《计算机世界》、《电脑报》、《家用电脑与游戏》等主要IT媒体都能见到他的署名文章。“开始,报社给我的稿费每千字80~100元。因为我是从用户角度去写,有亲身体会,报社给我的稿费上涨到了200~300元。”高二开始李想每个月基本上都能收到1000~2000元的稿费。
1998年,上网费用还非常昂贵,8块钱上网、4块钱电话费,上网一小时要花12块钱。当年暑假,一小时网费下降到了1块钱,加上4元电话费是5块钱/小时,每个月上网要700多块钱,李想每天可以在网上呆5~6个小时。上网后他首先去看的是当时最著名的硬件网站飞翔鸟,“一星期后发现不对劲,我觉得他们做网站不用心,有的信息两三天才更新。我是做同样事情的,他们做得是否用心,我能看出来。这跟做媒体是一样的,你做得是否用心,用户、读者都是可以看出来的”。所以李想想到要做自己的个人网站,他把过去看过的书籍杂志都搬出来,摊在地上,3天就做成了一个个人网站叫“显卡之家www.3Dhome.cn”。
李想说:“每天早上5点多起床到国外网站看最新信息。下午17点放学后,赶快跑到电脑城,赶在电脑城6点关门以前找经销商借一些硬件晚上回家做评测,写稿、网上更新、投稿,第二天把东西还回去。每天都是这样。”
“显卡之家”成了李想的发稿中心,稿子放到网站上,各媒体来选择刊登。当时电脑正从2D向3D升级,出现了一些3D游戏,3D显示卡很热门,信息需求很大。3个月后,每天有1万多人来“显卡之家”寻找显卡信息。“到1999年,网络热得烫手,有些网站真是钱多了没地方花,有个网络广告公司Media999找我来投广告,广告显示1万次给我10块钱,广告公司中间抽点佣金。我说投就投吧,反正我每月的稿费有2000多块钱。”
后来Media999让李想去银行办一个存折,第一个月给他打过来6000元,第二个月收入就有1万元多了,当年广告费就有了10万块钱。那时候李想的父母每月工资都是1000多元。
“显卡之家”虽然比不上《电脑报》那样的大媒体,但是对市场的影响还是很清晰的。“有时候因为我说某一款显卡好,会造成北京市场脱销。有一次一款显卡的BIOS有问题,我写出文章后,厂家把这批显卡召回了。厂家还给我来信,希望我在网站上发信息,告诉顾客买了这款显卡,可以去当地经销商更换。”
个人发稿中心变成了IT网络媒体,李想的理想迅速转向,他决定把自己的网站做大,1999年6月高三毕业后不再上大学。2000年春节刚过,李想找到了他第一个合伙人樊铮(现在的CTO),一起做了现在的泡泡网www.pcpop.com。他说,“2000年7月,网络泡沫破灭,我印象非常深刻。当时的Etoys.com,200多亿美元的市值,200多美元的股票价格一个月下跌到2美分,然后宣布破产。对我来说,广告收入从每个月接近2万元,突然一下都没了,Media999还欠着我几万元广告费没付清”。
一段时间李想和他的合伙人每个月拿着800~1000元工资,收入还是报刊发过来的稿费。为了发展,还找了几个人,想着给别人做网站增加收入。“这也不是我们的擅长,后来他们都离开了。”李想说。
2001年,泡泡网的第三个合作伙伴邵震(现在的COO)从北京到石家庄找到李想,说帮着泡泡网做广告。“他什么都不要,就要每个月2000元工资,而且工资不用我掏,工资和房租都从他的销售收入里出。我给他印了名片,就开始去拉广告。”李想说。
当时泡泡网已经有名气,邵震找到联想集团的QDI主板部,拉回来1.4万元现金广告费,工资和房租都有了。然后又去华旗资讯公司(出产“爱国者”产品),换回来3台电脑,办公机器也有了。2001年底,李想从石家庄搬到北京,租住在林业大学一个60平方米的房间,白天办公晚上睡觉。2002年初,注册了一个公司,搬进了中关村硅谷电脑城写字楼,正式商业化运作,当年的广告收入20多万元,到2005年,收入上升到了千万量级。
2006年,泡泡网成功的名声外传,李想被媒体关注起来,多家媒体、网站评他为“创业新锐”,李想在博客上写道:“有点意外,今年居然和柳传志、李春平、苏童、崔健、李开复、黄光裕、贾樟柯、江南春、郭德纲一起上榜了。”他的草根出身与竞争对手相比更加突出,中国前5名的IT垂直网站中,Pconline.com背后有分布在全国主要城市的6个太平洋电脑城,“中关村在线”被全球最大的IT资讯集团CNET收购,IT168背后是早年知名的联合商情公司,天极网背后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《电脑报》,只有泡泡网还是几个年轻人独立支撑的公司,至今没有拿过一分钱投资,也因此泡泡网成了风险投资追逐的对象。
一份如此“清白”的简历,打动了很多梦想创业的年轻人。有个1985年出生、在英国留学的学生看到李想的故事后,决定停止学业回国创业,李想阻止未果,他说:“他念的是管理,回国来也没什么用,创业就闯吧。如果他学的是金融,我会死逼着他读完书再去做的。”他自己的理解是,“人成长的过程中经过几个阶段。公司50人以内的时候,大家埋头做事情就行了,把手头的事情做好比什么都重要。50多人以后,就是管理大家做事情。2006年中过100人以后,就该管理人,不能管他们做事了。过去我们就当是在别的公司打工,有了团队,明白管理以后才是创业最好的时机。”其他人可能只看到他公司一年2000多万元的收入,“现在不能创业,不代表未来不能创业,如果有好的跳板,未来创业可能会更好。这头脑一热,真的可以毁掉一个人的一辈子”。
泡泡网的成功也许是因为李想的清白,他把自己上网查找、使用信息的经验移植到了自己的网站上,泡泡网就像他和善的本人。
今年第二季度,泡泡网将拿回一笔投资,李想说,“即使融三轮资,我们几个还是公司是控股股东”。但是毕竟公司将首次有外力进来。为什么一定要融资?目前业内排名第5的位置让李想对公司还是充满危机感,泡泡网的广告客户要从现在的经销商升级到品牌厂商,公司的品牌建设和商业拓展合作需要大笔的资金。目标是2009年,李想想让公司在美国上市,让公司在品牌和资金实力上台阶。“两三年之内,国内IT垂直网站也许就剩下三家了。”李想说,他想让公司存活下去。
还有一个好消息是,李想说:“2006年最后一天,我们从2005年开始做的‘汽车之家’在汽车专业网站中流量到了全国第一。2007年,这个网站要开始销售广告,公司有了新的收入来源了。
|
|